鱼缸什么时候需要放盐?
首先,我们要知道鱼缸为什么要加盐。 这是因为我们的淡水鱼缸中存在着大量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等生物,它们以水中可溶性有机物质为食,其中一些寄生虫是可以感染人类的。为了控制这些生物的数量,我们就需要在养殖过程中对水进行加药处理了。而常见的药物就是盐。 那么,什么是可溶性有机物呢? 可溶性有机物是动物新陈代谢后产生的废物以及营养物质如钠、钾、磷等离子的无机化合物,这些物质溶解在水中被水生植物吸收可以利用;也可以是有机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而成。但是,不管是哪一种来源的有机质,最终都逃不过被细菌、真菌或寄生虫等转化为生物能。
如果从预防的角度来讲,在养鱼之前对水进行处理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后期加药的次数和剂量。但如果已养了一些时间,发现水变坏,就要及时加药了。常用的药物也是食盐(氯化钠)。 当然,如果用鱼药代替食盐来控制水质是不提倡的,因为有些鱼药含有激素类成分,对鱼身体的危害很大。
目前,大多数淡水鱼缸中都栽种有一些水草。这些水草除了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为鱼类提供氧气之外,还是净水剂。因为水草能够吸附水中的有机质,有些水草还能分泌抑制剂,直接杀死水中的细菌和真菌。所以,我们一般情况下不用向鱼缸中加入任何化学药剂就能保持水质的稳定。
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海水鱼缸则另当别论,海洋中自身的生物净化能力是很弱的,需要用其他方法辅助。 至于有人说用自来水不需要放盐,这是不正确的。因为自来水的消毒杀菌方式主要是氯制剂,虽然可以很快杀灭水体中的细菌,但残余在其中的卤素离子会对鱼虾等造成急性中毒,甚至死亡。所以,使用自来水必须提前暴晒,并用盐液浸泡数小时后再使用。
在饲养热带鱼的过程中,尤其是热带观赏鱼生病以后,经常会把硝酸钾与食盐按一定比例配制溶液进行药浴或治疗疾病,这种溶液就是所谓的“鱼药”——“百万”。这种“钾盐水”不但可以用于治疗疾病,而且还能用于增强热带鱼体质,用于水族箱中饲养、繁殖的日常维护管理。
那么“百万”是什么药物呢?
其实“百万”是一种水溶液,它的配制方法是用1斤食盐加上0.5两硝酸钾或者硫酸钾,然后全溶于8斤水中,就成了所谓的“百万”。为什么叫“百万”?因为配制这种溶液所用的食盐和硝酸钾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代号分别是1和19,两者相加为20,乘上1万就是20万,再用20万的元素代号表示出来就是“百万”。这种“10万分之20”浓度的溶液中所含的钠离子浓度接近于海水,但主要成分还是淡水,因此也可以作为海缸中鱼体疾病治疗和恢复用药,适用于海水鱼和海水观赏虾。在水产养殖中,该溶液还被称作“淡盐水”,一般食盐和溶水量为1:1000--5000,盐浓度为0.1--2‰。
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NaCL ),硝酸钾、硫酸钾主要成分是硝酸钾KNO3、硫酸钾K2SO4,这些物质中的钾离子和钠离子等金属离子在水中是以离子态存在的,因此极易被鱼体吸收,可以补充鱼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促进新陈代谢作用,从而增强体质,提高免疫能力,起到一定的营养与保健作用。
硝酸钾(KNO3)为白色结晶性粉末,味成盐,易吸湿,可溶于水,在水溶液中电离成K+和 NO3 ,能抑制多种细菌繁殖,并促进伤口愈合。因此以硝酸钾配制的“百万”溶液一般适用于治疗烂肉病、白头白嘴(主要发生在热带观赏鱼的头部和上颚,病原是鲤科烂肉病病原分枝杆菌)、鱼体霉病(真菌病)等细菌性和真菌性疾病。
硫酸钾(K2SO4)为无色斜状晶体或白色颗粒,味成盐,在水溶液中电离成K+和SO42— ,能抑制气单胞菌等革兰氏阴性菌繁殖、有收敛作用。以硫酸钾配制的“百万”溶液主要适用于治疗由柱状嗜纤维菌、荧光假单胞菌等气单胞菌引起的烂肉病、竖鳞病、出血病、口状病、白皮病以及水霉病等细菌性和真菌性疾病。
热带鱼最常见的寄生虫病主要由指环虫、三代虫、中华鳋、鱼虱等大型寄生虫寄生所致,在使用针对性药物彻底杀灭这些寄生虫后,为了防止病原菌从伤口趁虚而入,以及促进伤口快速结痂和愈合,防止伤口霉烂,用“百万”溶液做15~30分钟的药物浸泡处理(俗称“药浴”),能有效预防继发感染和促进伤口痊愈。